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曾多次高調力挺 ENS。5 月 21 日,他還稱「ENS 是以太坊生態最成功的非金融應用,我不知道為什么沒有更多人關心它。」一周后,ENS Labs 就有了新動態,宣布提出提議 ENS v2 升級,擬將服務從以太坊主網遷移到 Layer2 網絡,欲實現域名服務民主化。從服務升級遷移和集成.box 域名等一系列動作來看,身處增長困局的 ENS 正試圖進一步開啟域名主流化之路。
ENS 將遷移至 Layer2 網絡,主要集中在 Optimism 的開發
ENS v2 旨在通過將核心功能從以太坊主網轉移到 Layer2 鏈,從而增強可擴展性、降低 Gas 費用并改善用戶體驗。也就是說,如果提議被接受,用戶將受益于交易費用的降低且效率的提升。
同時,ENS v2 升級還可提高多鏈互操作性,通過 CCIP-Read 網關和兼容解析器的結合,可擴展 ENS 在不同區塊鏈生態系統中的實用性和影響力。另外,ENS v2 還提出了一種新的「分層注冊系統」來更有效地管理.eth 域名,其中包括管理子域名和配置解析器的功能。這也意味著每個.eth 名稱都將有自己的個人注冊表,使用戶對其名稱的所有權擁有更多的控制權。
目前,ENS Labs 尚未選擇用于遷移的特定堆棧或 Layer2 網絡,但該網絡在遷移完成后將成為用戶與 ENS 交互的新平臺。但據此前 ENS 執行董事 Khori Whittaker 透露,ENS 正在專注于研究在以太坊 Layer2 網絡上構建其協議的方法,甚至可能考慮推出自己的內部 Layer2。目前他們在 Layer2 應用的研究和開發上取得了進展,預計今年將看到這方面的一些實質性成果,主要集中在追求 Optimism 的開發上。


ENS V1 和 V2 對比,圖片來自 TechFlow
對于 ENS v2 升級原因,ENS Labs 解釋稱,由于以太坊主網的限制,ENS 在新用例、應用集成等方面頗受限制,且為深入實現去中心化,ENS 開始在原先基礎上重構整個構架。而以太坊改進提案 (EIP) 4844 的發布是推動 ENS 升級的一個重要因素,該提案通過 blob 交易使 Layer2 網絡的成本大幅降低。
用戶和收入增長放緩,建立合作拓展域名業務
每次 Vitalik「喊單」后,ENS 幣價都有一波拉升。但實際上,如今 ENS 正面臨用戶和收入增長困局。
根據 Dune 數據顯示,成立迄今,ENS 域名創建數量已超 207.2 萬個,獨立參與地址總量達 88.6 萬個,主域名注冊量近 84.7 萬個。其中,2024 年至今共創建了約 17.5 萬個 ENS 域名,在過去一年占比達 41.7%;新增地址則超 15.4 萬個,占近一年的 45.4%。但據以太坊瀏覽器顯示,以太坊的獨立地址數已超 2.7 億個,ENS 域名數僅為前者的不到 1%。


然而,ENS 用戶增長勢頭卻在放緩。Dune 數據顯示,ENS 每日新增用戶比例已從 2023 年 4 月的 687 高點降至如今的 0.5。


同時,ENS 的收入也出現增長無力,DeFiLlama 數據顯示,2023 年 ENS 的收入超 985 萬美元,與 2022 年的 5000 萬美元相差甚遠。而截至 5 月 29 日,ENS 今年至今的收入約為 343.1 萬美元,較年初增長了 33.7%。而據 Token Terminal 數據還顯示,截至 5 月 29 日,ENS 的月活躍用戶數下降了 30.7%,日活躍數則下跌超 88.9%。


為了改善自身困局,除了進行服務升級外,ENS 還通過多次合作加大拓展其域名服務。比如,今年 2 月,ENS 宣布與域名注冊商 GoDaddy 達成合作,旨在幫助 Web3 社區用戶免費將「.eth」域名與傳統 Web2 域名(.com、.xyz 等)相鏈接;4 月,ENS 又宣布與 Intercap 達成合作,將.box 域名引入 ENS 管理應用程序,這也是首次將 ICANN 批準的頂級域名(TLD)集成動態平臺中,用戶現可通過 ENS 管理應用注冊.box 域名,并將其用于如電子郵件和網站托管等 Web2 服務。據悉,.box 域名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們在鏈上運行,融合了 DNS 的既有功能和 ENS 的去中心化理念,這意味著.box 域名不僅可以作為網絡地址和電子郵件主機,還可以作為個人的跨平臺 Web3 身份。
如今,隨著 ENS V2 的推出,或許會讓 Vitalik 眼中「最成功的非金融應用」得到更多人的關注。